原标题:GPT-4 升级成「考霸」,可高分通过各种标准化考试,这会对教育考试和人才培养带来哪些影响?
关键字:教育,标准化考试,考试,GPT,gpt4
最佳回答:知乎用户
回答字数:1484字
#不立文字#
标准化考试考的东西,只是让你有被培养的资格。如果只是会标准化考试的东西,基本上在职业上还是一个半无能状态。即使它可以应付哈佛、牛津的入学考,对于应付实际的事务,水平仍然相去甚远。
实际事务是一种恐怖而神秘的怪兽。每次当事人活着回来讲的故事,根本不是ta幸存的真正原因。
按照ta讲的故事去寻宝的人,十有八九都有去无回。
连当事人自己其实都不太明白,ai要学其实也无从学起。
人类真正的优势其实是出人意料而客观上却恰好合用的愚蠢。
人的智慧,ai可学。
但是人的愚蠢,却是连人自身都无法认知的。
这份幸运的愚蠢,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而成。
既无可教,也无可学。
对于人才培养,其实影响不大。
要学画,有了ai,还是要点线面透视结构明暗冷暖配色构图。要学明白,还是一步都不能省。
要学音乐,有了ai,还是要乐器乐理演奏作曲指挥。要学明白,还是一步都不能少。
要学写作,有了ai,还是要炼字造句谋篇作文。要学明白,还是一步都不能少。
整明白了,你会比那些花了同样的精力玩ai的人玩得更好。好得多。
他们不从这些基本功入手,用ai弄些自己看不出毛病的样子货四处卖弄,到最后还是一样一场空。
ai的存在不能代替你自己的修炼。
如果说有影响,只是给了一些本来就厌学的人更堂皇的理由把自己的厌学“合法化”。
从而将ta们变得更加无能。
也就是说,它对你的“帮助”,其实主要是会帮你绞杀一批心怀侥幸的对手。
这很公平——学艺不诚,终无所获。
决定最后东西水平的是决定作品的作者,而不是作者的助手。
不要理会这些噪音,安心的继续练你的基本功。
踏实是核心竞争力。
联系作者
回答作者:知乎用户
站在悲观视角的话:
教育过程:东亚诸国的寒窗苦读模式要被更大规模的“优化”了,但在新的有效的筛选机制出现之前,这个赛段的教育和筛选会越来越“内卷”(此时这个词非常贴切)教育结果:90% 的普通人(诸如你我)是赶不上造出的“机器”的,只有极少数人能在尖端前沿通过极少的时间差来和机器抗衡,或者选择机器目前都“不愿意”参与的低 ROI 领域教育方式:上一轮教育行业的寒冬,某些因素还可归结为被迫降温,将从业人才疏散至其他领域,教学方式方法变化少,人才结构也没有太大变化,该教啥还教啥;这一波如果方式方法升级落地,对于教育行业的应该是“颠覆式的刷新”,没有应用 AI Power 的教育 vs 已经全面应用 AI Power 的教育方式,两者在效率上,以及效果上的差距,细思极恐。站在乐观角度的话:
教育群体:老师们可以更加轻松了,备课、批阅一系列重复性劳动,很大一部分可以由机器替代,老师有时间花更多精力,在指引以及情感交互方面,这个可能是过往教育中缺少的。教育水平:都开挂了,“机器”下限是清北 TOP 水准,老师教学中的课程质量的下限大大提升,学生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受教育的群体:反正卷不过机器,可以快乐童年了。当然,以上建立在我们的教育机构,能够接触到 GPT-4 or GPT Like (真的产品,不是吹的产品)的产品、模型,以及能够爽快接受变化转型,以及我们确实评价筛选机制有所变化。
否则,GPT-4 只会进一步加剧头部和腰部,腰部和其他教育群体、受教育群体的差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