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ChatGPT在被推出数月后又在中文互联网又"火了一次"?
关键字:社会学,传播学,互联网舆论,AI技术,ChatGPT
最佳回答:下岭
回答字数:3121字
之所以说“又火了一次”,是因为ChatGPT在去年11月就上线了,当时小火了一把。
这次突然出圈,好像也没啥征兆(触发性事件),所以不排除营销的可能。
事实上,文化现象一般都不是独立存有,背后总能追溯到一定政治、经济力量。
最有可能的营销主体无非两家:
1、ChatGPT学习进步,用户覆盖越来越广,背后资本多多投钱宣传的爆发效果;
2、国内同行准备入场(如:百度文心一言遭“意外曝光”),先捧一下进不来内地市场的竞品,能给自己和全行业增加不少曝光度。
当然,现在比它诞生时更火,也一定有“自然因素”。
一个东西刚诞生,即使我们知道它很牛,但也只能是惊叹,缺少直观感受。
而这半年来,ChatGPT在美国得到充分实践:
1、美版头条 ChatGPT 上岗写新闻
2、报道称ChatGPT 成黑客编写恶意软件「利器」
3、美国学生用 ChatGPT 写论文拿下全班最高分
4、多家期刊、出版机构禁止将 ChatGPT 列为论文合著者
各行各业被全面涉及,甚至有人预言它会带来第四次科技革命。
对现实有如此影响的客体,随时都有成为公共讨论焦点的可能。
而关于人工智能影响的讨论,像是“狼来了”,每次都能引发广泛关注,但又很快不了了之。
可能最开始只是一个相关小事件被传播(如:89% 美国大学生用 ChatGPT 写作业)。
随后媒体间形成“扳机效应”,争相从中挖掘更多的新闻价值来吸引公众注意力。
我们普通用户也从各种角度发言,延伸出一批又一批新内容。
特别是 ChatGPT功能越来越强大,大家使用过后一般都印象深刻。
其中有一个注定容易被传播的点是:
这个AI显得很“圆滑”。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圆滑”的内容因为缺少攻击性,一般都不具备啥传播力,但一个圆滑世故的AI分分钟能上头条。
同时一些经典的问答情节,已经成为互联网最新流行的梗和传播符号了。
不管最开始是咋火起来的,它确实有很高的“被讨论的价值”。
国内,不少新闻与传播的学界大佬也在关注ChatGPT:
也有的学界大佬玩ChatGPT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ChatGPT也是被大家各种玩坏——写论文、编代码、讲故事、角色扮演……
还是那句话,不管最开始是咋火起来的,它确实有很高的“被讨论的价值”。
尽管我们不必对机器的“入侵”过于悲观,但在人-机互动中,我们需要时刻思考这样的问题∶
人如何把握技术智能的方向? 如何超越技术,坚守人的价值?
技术是时代的座架,然而能够驾驭技术从而影响时代进程的,永远是有主体意识的人。
这是海德格尔站在上世纪的时代浪头,为技术与人的关系所作的注解。
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被越来越深地嵌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此同时人类的需求和追求也在影响着技术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但同时,任何一种潮流呈现压倒性态势,都会对人的感觉和精神造成侵害。
如马尔库塞所言,技术与人的关系需要在二者的动态中找到平衡的支点,既不侵害个体的自我与行动,又不可完全否定技术的价值。
而应该让“技术迈入平淡无奇的寻常事件”,促进个体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智能技术越发展,人的价值关怀就越重要,希望人始终能超越算法。
联系作者
回答作者:下岭
我让ChatGPT做了一套最变态的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结果让人震惊!
不仅轻松通关变态难题,还能30秒写出一篇新闻评论。
ChatGPT火了,有人预言这会带来第四次科技革命。
ChatGPT到底是啥?
它是一款非常强大的AI聊天机器人,它也是全世界目前关注度最高的前沿科技,仅花了5天的时间就积累了100万用户,涨粉速度前无古人。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天逸甚至认为ChatGPT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创造出来的极具智慧、极具创造性的科技成果结晶,ChatGPT的问世让我们看到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伟大目标的可能性。
当然,国内不少新传学界的大佬也在关注和思考ChatGPT:
也有的学界大佬和我们一样,玩ChatGPT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ChatGPT也是被大家各种玩坏——写论文、编代码、讲故事、角色扮演……
那么,这个强大的ChatGPT能不能用来讨论新传呢?我们也就随手试了试。
▼ChatGPT眼中的新闻传播学
我们首先跟ChatGPT简单地寒暄一下,还聊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问题1:你好,我是一名中国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请问你是谁?
我感觉它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人工智能,或者是刻意回避自己是人工智能的事实,于是我决定更加直接地问它,到底是不是人工智能。
▶问题2:请问你是人工智能吗?
结果不出所料,ChatGPT两个版本的回答都否定了这个问题。并且想方设法地表明自己不是人工智能。
简单的问候之后,我们想进一步了解ChatGPT到底懂不懂新闻传播学。
▶问题3:你认为新闻传播学是一个怎样的专业?
仅仅不到10秒时间,ChatGPT就给出了答案。
它对于新闻传播学的概括十分精准,甚至连数字媒体对新闻传播学的影响都谈到了。ChatGPT的回答质量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对于新闻传播学的解释。
在进行简单的交流后,我们发现ChatGPT对于新传以及考研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因此我们决定问它几个初级的新传专业问题,甚至让它进行新闻写作。
而结果让我们不寒而栗。
▶问题4:你知道Schramm(施拉姆)吗?
除了将“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简单表述为“传播环”之外,ChatGPT对于施拉姆的理解并没有让我们感到意外。
但是ChatGPT的新闻实务写作能力的确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标题简单明了,正文内容概括性强,美中不足的是字数较少。
如果继续深度学习下去,很难想象ChatGPT的新闻写作水平会发展到多么恐怖的程度。
综合来看,这些初级新闻传播学问题是难不倒ChatGPT的,于是我们决定给它上难度!
▼让chatGPT做最变态的新传考研试卷
我们把23级新传考研中出现的变态题目汇编成了一套试卷,让我们看看ChatGPT是否还能顺利作答。
名词解释
问题1:什么是星际传播?
这是南京林业大学专硕440的23考研真题,当时考南林的同学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可以说是根本无从下笔。
而ChatGPT对于星际传播的理解可以说综合了目前很多百科网站中对于星际传播的理解,而且全过程用时仅不到10秒钟。
如果这道题还能加入一些案例,那么这道题拿到满分应该不成问题。
问题2:什么是书画同源?
同样是南京林业大学专硕440的23考研真题(去年考南林的小伙伴要哭了,怎么又cue我),书画同源考察的是中国文学的知识。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刚刚还在写新传知识,转头就碰见一个中国文学的题目,脑子可能还没转过来。
我们本以为,ChatGPT可能会因为上一道题是新传知识的缘故,所以在书画同源的答案中会有新闻传播学的影子,但是ChatGPT却没有受到这种影响,而是流利地将它对于书画同源的理解呈现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让我们感叹技术发展的魅力。
问题3:什么是Papercasts?
Papercasts是华中师范大学专硕440的23考研真题,是美国新闻界把newspaper与newscast两词嫁接而来的,被学者辜晓进译作“报业播客”。
ChatGPT似乎理解错了,但是大方向还是没问题的,说不定不少考华中师范大学的小伙伴们在面对这道题的时候也是这样“编”答案的。
问题4:什么是翎_Ling?
考川大学硕的旁友可以站直腰杆说一句:“你看,ChatGPT都不知道翎__Ling是个什么鬼东西,我在考场上怎么可能知道!?”
翎__Ling是四川大学学硕916的23考研真题,和22考研中上海交通大学的题目柳夜熙一样,翎__Ling也是一个虚拟人,而不是ChatGPT口中的社交软件。
看来ChatGPT也有人工智障的一面。
问题5:什么是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专硕334的23考研真题,ChatGPT给出的答案可以说是非常完善了,几乎把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解释得非常清楚。
如果出现在考场上,考官看到了说不定都会拍案而起。
ChatGPT再次证明自己不是人工智障,而是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
问题6:什么是飞去来器效应?
嗨呀,刚刚证明自己是人工智能,转头又变成人工智障了。
飞去来器效应是西安交通大学学硕709的23考研真题。飞去来器是指澳大利亚土著人用来战斗和狩猎的飞镖,投出后能飞回原处。
飞去来器效应是指个体所作所为的结果反而使其受到损害的效应。
估计ChatGPT没有学习过飞去来器效应,所以根据之前学过的新闻传播学相关词语,“编”了一个答案。估计经过这次问答之后,ChatGPT应该知道飞去来器是什么意思了。
大部分名词解释题并没有难到ChatGPT,让我们看看面对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简答题,ChatGPT会有怎样的表现。
简答题
问题1:什么是“情动”(Affect)?
这是深圳大学学硕930的23考研真题。德勒兹把情动(Affect)视为不同物体在互动过程中不断产生联系、生成新的感性体验的过程。
这是一道非常难的题,它几乎不会出现在任何一本参考书中,只有阅读相关的论文后才能很好地理解情动的含义。
ChatGPT可能和当时考深大的大多数小伙伴一样,显然是没有学习过情动的相关论文,所以“编”了一套答案出来。
问题2:亚里士多德语艺研究的主要观点
这是厦门大学学硕703的23考研真题,亚里士多德认为, 劝服活动是一种逻辑和情感上的双重过程, 即劝服要服之以德 (ethos) 、说之以理 (logos) 以及动之以情 (pathos) 。
没想到强如ChatGPT也倒在了亚里士多德语艺研究的面前,由此可见,厦门大学这道考题确实变态!
问题3:如何在深度报道中运用“时空搅拌机”
“时空搅拌机”是湖南大学学硕854的23考研原题,出自复旦大学张志安老师所著的《深度报道:理论、实践与案例》。
“时空搅拌机”是操作深度报道的方法论,它为深度报道提供了一个非常简便、实用的实践策略,主要包括核心事实、关联事实、纵向时间轴、横向时间轴和事实的边界五个部分。
但ChatGPT的答案给我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问题4:如何看待灾难报道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及其成因
这是浙江大学专硕334的23考研真题。有一说一,在成因以及解决方案部分,ChatGPT给了一个概括性非常强的答案,如果考生能够对答中的关键点进行扩展的话,这道题目的得分还是相当可观的。
简答题部分结束了,说实话,ChatGPT的表现已经让我们对于他在论述题部分不乐观了。但好奇心还是驱使我们问了它剩下两道问题。没想到这次ChatGPT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论述题
问题1:结合国际传播谈一谈“东数西算”的内涵
ChatGPT这位大哥是完全把“东数西算”理解错了……
这是四川大学专硕440的一道论述题,当时有小伙伴和ChatGPT一样,以为“东数西算”中的“东”和“西”是指东方和西方,所以把“东数西算”写成了国际传播。
其实“东数西算”是国家的一项工程,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这道题可能确实有点难为ChatGPT了,于是我们给最后一个论述题稍微降低了一点难度。
问题2:行动者网络理论如何重构新闻生产流程
这是南京大学学硕681的23考研真题。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提出者拉图尔于2022年10月去世,它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也因此成了去年新传考研的一大热点,除了南京大学外,还有其他四所学校考察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东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限于字数,ChatGPT对于论述题的回答概括性较强,但确实回答出了关键得分点。如果ChatGPT能够将答案中的关键点展开论述,那么这论述还是可以获得一个高分的,ChatGPT再次为自己正名!
所有题目答完之后我们可以发现,ChatGPT本身在不断地深度学习当中,如果是之前学习过的内容,ChatGPT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答案,即使是遇到没有见过的概念,ChatGPT也会借助之前学习到的内容进行阐释(很像考场上考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利用自己毕生所学去“编”答案)。
如果我们持续与ChatGPT交流,让它不断地进行深度学习,甚至取消字数限制的话,假以时日,它的答案甚至会超过学术论文的水平,这也难怪诸多大学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多家学术期刊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
综上,大家可以根据ChatGPT的回答给它打个分。
测试结束后,我们决定趁此机会问一个让我们纠结许久的问题……
▶问题1:你觉得觅游新传考研的讲师团队中谁最帅气(主讲师团队包括侧影、东东和大羽)
我相信大家隔着屏幕应该都能听到侧影学长的笑声了。好家伙,不仅说侧影学长帅,甚至将平常侧影学长上课时候的风格也概括出来了,我严重怀疑是不是ChatGPT在侧影学长的电脑里装了摄像头。
大家如果想考ChatGPT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问题,ChatGPT回答后,我们会把它的答案告诉你,大家评论区走起~
最后问你一个问题,马上就要出成绩了,你觉得觅游新传考研的小伙伴能够成功考上研究生吗?
ChatGPT,借你吉言哦~